入湾“出海” 都匀毛尖闪耀茶博会

内容摘要“今天下午,还要赶到佛山去见客户谈合作,上一次来广州,也谈成了一笔茶叶外销的合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贵州姑娘韦巧惠带着都匀毛尖两次到广州参展,实现出山、入湾到出海的新突破。 5月21日,2025春季广州茶博会现场,来自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

“今天下午,还要赶到佛山去见客户谈合作,上一次来广州,也谈成了一笔茶叶外销的合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贵州姑娘韦巧惠带着都匀毛尖两次到广州参展,实现出山、入湾到出海的新突破。

5月21日,2025春季广州茶博会现场,来自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数十家茶企组团亮相,以茶为媒共拓市场。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下称“黔南工作组”)统筹推动下,这场“茶香盛宴”不仅让“千年贡茶”都匀毛尖再度闪耀大湾区,更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协作模式,勾勒出黔货出山、产业富民的新图景。

协作赋能,非遗茶香飘大湾区

“都匀毛尖真好喝,手工技术慢慢搓……”走进茶博会黔南专场,在贵州匀上总阳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声高唱起了山歌,吸引了参展客商和市民游客的目光,驻足品尝和购买绿茶、红茶及野菊。

在茶博会开幕式上,黔南州政府有关负责人重点推介“都匀毛尖”品牌,被誉为“千年贡茶”的都匀毛尖,不仅是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茶”,也是产自黔山秀水的“健康茶”,更是誉满神州的“品牌茶”。2022年,“都匀尖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们动员了40家茶企集中参展,是协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黔南工作组组长,黔南州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黎亮表示,近年来,广州与黔南紧扣协作帮扶促消费等“三个专项”工作,通过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等“四项行动”,构建起“黔品入湾”的高效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黔南专场,身着民族盛装的传承人团队,更以沉浸式展演为品牌注入独特人文魅力,吸引客商与市民驻足品茗、争相采购。

“我是第一次来广州参加茶博会。”来自贵州惠水县的山里茶茶叶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琳是都匀毛尖非遗传承人,她热情邀请游客品茶“惠水花香红茶”,“这是我们引进的茶叶新品种,种出来的茶叶带有天然的花果香。”

产销对接,壮大强县富民产业

“产自云雾山脉的贵定云雾贡茶,又叫鸟王贡茶……”参展的贵州省贵定县凤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向新快报记者介绍“鸟王贡茶”的悠久历史。“鸟王贡茶”不仅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更成为茶博会“唯一指定红茶”。

近年来,黔南工作组持续发力,推动广黔协作不断深化,以茶博会等平台为支点,推动更多“都匀毛尖”系列产品融入大湾区供应链、走向全球市场,让这片承载着历史底蕴与协作真情的“贵州叶子”,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浪潮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在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支持下,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贵定茶企参加春、秋两季广州茶博会,这次共有11茶企组团参展。”黔南工作组贵定小组组长,贵定县委常委、副县长温远辉表示,贵定是都匀毛尖三大主产区之一,茶业是当地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20多万亩。

去年,贵定云雾贡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2024年度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名单,贵定县榜上有名。“贵定云雾贡茶要走向更大市场,才能促进特色产业壮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温远辉说。

“做一杯好茶不容易,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我们花了很多功夫。”来自贵州省瓮安县的金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迎春介绍自己带来的绿茶、红茶,还有黑茶、白茶、苦丁茶,“希望广州人吃到我们的好茶,也帮助我们更好发展。”

以茶会友,加速黔品入湾出海

“品尝了广东人的早茶,我们请在广州的朋友来喝茶。”参展的都匀市布依妹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传承人王国叶在朋友圈发出“以茶会友”的邀请,同时分享了参加广州茶博会的收获,她带来的茶产品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关注,现场达成采购的合作意向。

“我们这次来广州参展,主要是推广老白茶,能接到订单更好。”贵州三都阳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梁琴对新快报记者说,公司以茶叶加工示范基地为中心,推动当地农户逐步实现标准化种植,以产自海拔1100米的高山茶叶为原料,做出来的白茶喝起来口感比一般茶叶更醇厚。

“把三都的好茶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黔南工作组三都小组组长,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杨红明表示,在广州市黄埔区大力支持下,推动阳皓农业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示范基地,打造贵州“收藏老白茶”加工基地,对当地茶农种出来的茶叶“应收尽收”,助力三都茶产业全链条升级。

“我们的茶园总面积2000亩,高寨水库茶场是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都匀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圣哲告诉新快报记者,公司在三都也有加工厂,每天可以加工两万斤茶青,每年跟当地农民收购鲜叶,去年收购了上百吨,带动一方百姓持续增收。

广黔同心,茶香致远。都匀毛尖的“出圈”之路,正是东西部协作赋能产业升级、助力共同富裕的鲜活缩影。未来,黔南工作组将继续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让更多“黔字号”优质农产品乘势“出山”,在大湾区乃至国际舞台香飘万里。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