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36氪
“垃圾袋大王”,一年销售就达2亿元。
文|曾宇昕
编辑|龚正
来源|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
封面来源|Pixabay
垃圾袋,可能是中国人最不屑的一款商品。打开电商,人们一般只愿意花费几秒钟去选购它:50只装6.83元,够自家用一个半月。
然而就是这个位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商品,来自浙江义乌的商人们却把小小的垃圾袋做出了花,可以除臭、放在大奔里,上面印上花就会有人溢价买。当中一位“垃圾袋大王”,一年销售就达2亿元。
我靠垃圾袋,告别了人生憋闷
“最后一百八十天,你不走就分手。”
这是女朋友给吴祥炬下的最后通牒。即便已经过去20多年,这句话当时造成的杀伤力仍然历历在目。
2006年,吴祥炬从湖北某211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在当地当起高中语文老师。
新人老师的待遇薄如纸张,生活被抹去了所有想象力。女友受不了读完书还要受穷,感情危机爆发。
2008年,吴祥炬从学校辞职下海,他被自己苦闷的人生,逼上了梁山——这个梁山不是山东,而是东边的义乌。
初来乍到,师范生对做生意一窍不通,吴祥炬只能随便找了一家公司从行政助理做起。公司月度经营大会,他总找机会旁听“偷师”,业务开展、客户对接、货物选品,他偷摸摸学着。
一次偶然机会,吴祥炬被一款吸水“鹿皮巾”吸引,单条售价30元,他一查,批发价不过个位数。“这个挺新奇。”
那个年代创业,不需要用什么AI高精尖概念来赋能,就是主打一个信息差——我有你没有。认定这个产品,吴祥炬和妻子辞了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租下铺面,又在1688、淘宝商城开了网店,线上线下齐发力,这就算创了业。
他从工厂进货,线下加20%售出,创业头一年,吴祥炬盈亏平衡。但资金紧张,因为客户赊账是常有的事。一年后,他关了店面,专心做起电商。
2012年,店内货品类目不断扩充,啥都卖。这时,一卷背心垃圾袋(设计得像男士背心)进入吴祥炬的仓库。
当时,市面上流行的还是平口垃圾袋,需要沾点唾沫星子捻开封口。用完后,由于没有系绳,垃圾袋要打上结,特别不容易。而背心垃圾袋使用后只需要一拎一扔,既避免手脏又快捷。
“第一次拿了两箱货,一下子卖空了,我就直接找到这家的工厂供应商,长期拿货,后面其他淘宝商家也来我这里拿货。”
越没人理的东西,里面越是藏着黄金万两。吴祥炬迎来自己的第一个爆单——垃圾袋,他和妻子只能“往死里干”,每天早上六点来发货,一直干到十二点才回家。
2017年,吴祥炬的生意销售额超过1000万,其中,垃圾袋占了一半多,足有500多万。
现在回过头一看,专用垃圾袋大规模走进中国人家庭也就近30年的事。以前哪有中国人愿意花钱丢垃圾,花一分钱都不愿意。
吴祥炬赶上的是房地产带来的家居现代化机遇。
垃圾袋,教会他真正的体面
垃圾袋给吴祥炬带来了小财,但他却骨子里看不上。“咱一直卖垃圾袋,low爆了!”
内心开始波动,他上商业课、学习搞投资、搞企业资金管理、搞上市辅导。在吴祥炬眼里,这才是他要的高大上人生。只要别让他卖垃圾袋了,干什么都行。
结果,这些高大上的都不靠谱。一年多时间里,他在垃圾袋上赚到的钱,全部亏了个底朝天。他被迫、无奈、心不甘情不愿,又重新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垃圾袋生意上。
但大环境已变。以前,垃圾袋上架就能卖,单日网店日销售额2-3万元。
到了2018年,在义乌做垃圾袋,已经卷成红海。当时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垃圾袋在售商品数大约1000万到2500万个,有几十万商家同台竞技。
普通消费者压根不在乎垃圾袋来自哪家,就看谁便宜。
2022年,吴祥炬的小公司总业绩做了7000多万元,但他一盘货,净利润26万元,还有200多万元的新库存,里面除了垃圾袋,锅碗瓢盆啥品类都有,整体相当于是亏损的,资不抵债,基本到了破产的局面。在他看来,这些乱七八糟的SKU,都是把生意做成了瞎胡闹。
“我们要么重生,要么死亡。”
当时,一本书救了吴祥炬——来自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访谈实录《因为独特》,里面有一句话,每个小品类都可以诞生伟大的公司。
这给了他灵感,吴祥炬砍掉之前涉足的几十个行业类目,只聚焦在垃圾袋上。
一个平平无奇的垃圾袋还能怎么变?“把垃圾袋这个类目继续细分,分到不能分为止。” 垃圾袋是三级类目,但吴祥炬硬是分出了七八级类目,从小到更小的细分类目切进去。
吴祥炬深入调研市场,当时市面上所有垃圾袋都是“点断、拉撕”设计,取用起来很容易撕破。他想,有没有能避开这个问题的垃圾袋?
朝着这个方向,吴祥炬和团队花时间进行研发。既然点断式垃圾袋像卷纸,那能不能模仿抽纸?“就像抽纸那样,垃圾袋一抽就自动断,不费力,还美观。这不仅解决了痛点,还拓展了一个细分品。”就这样,吴祥炬为垃圾袋品类增加了一个小方向,“免撕垃圾袋”。
垃圾袋有了“懒人款”,吴祥炬也开始继续整合产品端,加码做起了外观印花设计升级版。
“在黑、白、红、绿、紫色之外,我们在视觉上做创新、萌趣的、动物的,让垃圾袋也美美的,还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公司一年内带来至少5000万元的销售额。
颜色之外,味觉也被纳入垃圾袋设计。艾草香、桂花香、山茶花香的垃圾袋,广受“铲屎官们”好评,小小的一卷垃圾袋被藏在带有拎绳的小盒子里,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有香气,以掩盖便便的臭味。
因应特殊场景的垃圾袋,也被创造出来。家用垃圾桶、学生宿舍垃圾袋、车载垃圾袋,甚至还有大奔专用垃圾袋,每一款都有自己的尺寸、功能。
这些毫不亮眼的微小创新,市场却寄予了巨大反馈。2024年,吴祥炬公司的业绩增长了3倍、利润增长8倍。
“曾有人问我,公司对创新投入这么大,怕不怕别人模仿?”吴祥炬坦言,此前也很担心,也和侵权者打过官司,但有一天想通了。
“我们之所以被抄袭,那是因为我们在前面走,我们在前面跑,后面有一群人在会骂我们。那我总不能停下脚步,去跟他们对骂吧?那如何让他们不骂我们呢?那就是什么时候他们已经看不见我们,或者我们听不见他骂我们的声音,那就是成功了。”
好多富豪,都是靠“垃圾袋”概念闻名
吴祥炬靠垃圾袋走红,意外吗?意外也不意外。看看历史,中国许多富豪,其实都是靠“泛垃圾概念”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名叫胡永根的四川老汉,靠“捡破烂”——回收垃圾变卖,最终把自己变成了年收过10亿的破烂王。
2006年,中国诞生了一位女首富张茵。她是靠在美国收废纸、然后运到国内造再生纸发家致富的,狂赚270亿人民币。
吴祥炬目前在垃圾袋上赚的钱,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但他已经铁了心,要做垃圾袋一辈子。
面对国内AI风潮,吴祥炬想到积极借力这一科技东风。
早在2024年AI爆火之初,吴祥炬就要求公司各岗位探索全流程AI落地。不少人疑惑,AI和垃圾袋有交集吗?
经过试验发现,吴祥炬发现,AI最大的优点是“设计提效”。AI能通过模拟和计算,提供合理且优化的结构建议,提高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此外,他还重塑了和代工厂的合作关系。 “以前,订单下到工厂,然后工厂货发给我们,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两个月。现在我们最快能够做到3天就出货。”
2024年,其团队凭借新型免撕设计+欧美风包装,1个月冲入亚马逊垃圾袋品类TOP100,2024年跨境电商业绩达2020年的3倍。义乌的垃圾袋,出现在海内外各国的商超、跑车、家庭里。
垃圾袋的红利,也反馈给了吴祥炬工厂的每个打工人。有普通运营因为表现突出,一个月最高拿到了5万多。还有一位部门总监,凭业绩一年总收入突破300万。
但凡还在鄙视垃圾袋的,吴祥炬现在就只有笑笑。他说,平庸的人,看不到垃圾袋里藏着的财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