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东鹏饮料,凭什么持续狂飙?

内容摘要撰文|H.H编辑|杨勇来源 | 氢消费出品ID | HQingXiaoFei东鹏饮料的高增长,还在持续。4月16日,东鹏饮料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8.48亿,同比增长39.23%;净利润9.8亿,同比增
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东鹏饮料的高增长,还在持续。

4月16日,东鹏饮料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8.48亿,同比增长39.23%;净利润9.8亿,同比增长47.52%,对比2024年的亮眼成绩来看丝毫没有降速的趋势。

除了旗下爆款产品东鹏特饮仍然维持住了基本盘外,补水啦作为东鹏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增速同样相当惊人,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2.6倍,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会首次达成20亿目标。

前有稳定的基本盘,后有新产品接力,看起来东鹏饮料的高增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不过在光环之下,东鹏饮料同样有着些许隐忧,包括竞争对手持续发力、对单一品牌过度依赖、全国化不足、销售费用狂飙以及多次出现的大股东减持等。

基于此,东鹏饮料开始了一手抓多元化,一手抓国际化的策略。高增长的持续性究竟还有多久,就看接下来东鹏饮料的策略落地效果如何了。

业绩双增,第二引擎崭露头角

继2024年的高增长后,东鹏饮料在2025年第一季度将这一趋势延续了下来。

前段时间东鹏饮料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48.48亿,同比增长39.23%;净利润9.8亿,同比增长47.52%,与此同时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东鹏饮料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42.77%增加到如今的44.47%。在这个很多食品饮料品牌都在艰难求生的时期,东鹏饮料所交出的成绩单堪称“炸裂”。

图源:东鹏饮料财报

具体到不同区域的市场表现,广东地区仍然以11.25亿元的营收成为东鹏饮料的第一大市场,贡献度为23.22%。紧随其后的是华北、华中和华东区域,贡献度约在15%左右。

分不同的业务板块来看,作为公司旗下的爆款单品,能量饮料东鹏特饮仍然占据了营收中的绝对大头,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80.5%,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在基本盘仍然稳健的前提下,东鹏饮料推出的电解质水产品“补水啦”表现相当亮眼,仅5.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数倍,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到了11.76%;除此之外还包括以“果之茶”等品牌为主的果茶品类,占比也有7.74%。

在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东鹏饮料在2023年初所推出的电解质水产品“补水啦”。作为东鹏饮料一直以来所苦苦寻找的第二增长引擎,补水啦在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6倍,预计在2025年的全年营收将会突破20亿大关。要知道这款电解质饮料产品在2024年的营收已经接近15亿,是东鹏饮料旗下所推出的第二款10亿级大单品。 

图源:补水啦官方微博

客观来说,整个电解质饮料赛道并不缺乏头部品牌,例如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电解质水,早在2023年就有消息称外星人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35亿,除此之外包括农夫山泉和达能等饮料巨头都有对应的产品。那么,补水啦究竟做对了什么能够在这个巨头林立的电解质水赛道占有一席之地呢?

和东鹏特饮在一开始就走性价比路线“硬刚”红牛类似,在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的当下,补水啦同样深谙此道。从各大电商平台的标价来看,555毫升装的补水啦单瓶售价只需4元,即便是一升装的大瓶装官方旗舰店售价平均每瓶也只需要5.7元,相较于在线下便利店标价6元500毫升装的外星人电解质水,前者无疑更具性价比。

价格优势只是补水啦在电解质水赛道能够突出重围的原因之一,营销端的努力以及借助东鹏饮料多年以来所积累的庞大经销商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一方面补水啦通过赞助各大体育赛事来让品牌快速出圈,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持续加码在终端销售网点的投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底补水啦的铺货网点已经超过200万个。

单看能量饮料市场,如果从销售量的角度出发,东鹏饮料早已把红牛踩在脚下。据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进一步提升到了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

光环之下,亦有隐忧

不可否认,东鹏饮料在所有食品饮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中,表现足够亮眼。只是在强大的增长光环之下,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隐忧。

虽说第二增长曲线已经出现,不过对单一品牌的过度依赖,仍然是东鹏饮料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的局面。事实上,东鹏特饮一直以来都是东鹏饮料的支柱品牌,巅峰时期90%以上的营收都要靠其支撑,现在尽管东鹏特饮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不过依旧高达80%。

图源:东鹏特饮官方微博

关键问题在于新消费时代,整个消费市场趋势的变化往往瞬息万变,若未来消费者的偏好发生转变抛弃东鹏特饮时,东鹏饮料的处境就会异常尴尬。况且目前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增长相较以往已有放缓趋势,据尼尔森数据,2024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只有9.4%,东鹏特饮的超额增长更像是以补贴换市场的体现。

其次在于对经销商的过度依赖和全国化不足。过往财报显示,从2022~2024年间东鹏饮料通过经销商销售所产生的营收分别为75.8亿、99.12亿,136.07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89.2%、88% 85.9%,线上渠道虽然销售额增速够快,但占比不足3%,营收渠道明显不对等。

全国化销售失衡自不必多说,正如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体现,东鹏饮料长期以来在广东区域的销售额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再者还包括一路狂飙的销售费用。2021~2024年间,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从13.68亿增长到了26.81亿,到了今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就已经达到8.09亿,同比增长35.71%,反观其研发费用却只有1600多万。

营销端的支出具体体现在广告赞助等方面,例如最近颇有热度的剧集《蛮好的人生》中,只要涉及到和运动场景相关的剧情,几乎都能看到“补水啦”这一产品。为了能够让旗下单品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东鹏饮料在营销端可谓不遗余力。

当然,有关大股东减持和含糖量过高的问题,也使得东鹏饮料在当下备受争议。

股东减持方面,从2022年5月上市满一年后,大股东君正投资就开启了疯狂减持。数据显示,2023和2024年君正投资至少进行了5轮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达42亿。

表面看起来并不差钱的东鹏饮料资产负债率却在与日俱增,到2024年底已经攀升到了66.08%。即便如此,前段时间东鹏饮料仍然发布公告称拟动用不超过110亿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一边举债一边理财的举动也让外界颇为不解。

健康隐患方面,在当下整个消费趋势逐渐趋于健康的背景下,东鹏特饮多次被曝光出含糖量超标,每100毫升含有13.3克的糖远高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东鹏特饮可以提神醒脑,但长期饮用却会发生健康隐患,包括肥胖、高尿酸甚至其他慢性疾病。

还能疯狂多久?

国内整个能量饮料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相当激烈,包括红牛、外星人等品牌都在试图通过快速的扩张来抢占市场份额。竞争过程中,东鹏饮料一直以来所主打的性价比路线,优势有被逐渐削弱的趋势。

首先来看元气森林,去年初元气森林旗下的外星人电解质水推出了全新产品“外星人WAVE”,据了解这款新品的售价只要3-4元,相较于以往的产品定位明显下调。与此同时主品牌外星人电解质水的价格也有进一步的下探,零售价6元的产品在参加了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后,单瓶仅需4.6元,和东鹏特饮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

图源:外星人电解质水官方微博

再来看曾经的“能量饮料一哥”红牛,虽然在终端零售价上红牛的价格变化不大,不过在过去一年里国产红牛华彬集团在挂牌价方面有着逐渐下滑的趋势。

原本整个能量饮料市场的竞争就相当激烈,在各大品牌逐步掀起价格战的趋势下,靠性价比起家的东鹏饮料也该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路。目前来看,多元化和国际化两手抓是东鹏饮料打出的组合拳。

多元化方面,除了如今已经成为第二个10亿级大单品的补水啦,早在一年前东鹏饮料就推出了“1+6”这一多品类战略。1作为爆款单品东鹏特饮不必多说,后面的6则包括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等多个新品类,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布局来打造产品矩阵。

图源:东鹏饮料官方微博

尽管现在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并不算高,不过依托东鹏饮料一直以来所践行的高性价比策略顺应当下消费趋势,再加上覆盖全国消费者的超400万终端销售网点,同样有机会踩中下一个爆款。财报显示,东鹏饮料旗下的咖啡等新品类营收增长超过100%。

国际化方面,东鹏饮料早在发布2024年财报时就向外界透露了将会冲击港交所上市的消息。对于想要在香港上市的原因,东鹏饮料官方解释主要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影响力。

不过,对国际化的布局远非一日之功。目前东鹏饮料已经开始在印度尼西亚投资2亿元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还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本土化营销策略,同样走性价比路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东南亚市场不可避免仍然要和红牛进行正面对抗,尤其是竞争对手已经在当地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东鹏饮料究竟能否复现此前在国内市场的崛起之路,短时间内显然并不好说。

业绩持续高增长、不差钱的东鹏饮料,通过左手多元化+右手国际化双管齐下的策略是眼下所能够打出的牌。在饮料这个红海市场究竟能疯狂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