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是赵少昂最擅长的题材,他提倡“默契自然”,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体悟自然是他坚持写画的准则。他笔下的禽鸟机灵活泼,游鱼自得其乐,花儿娇娆、走兽矫健,意趣横生、与自然相妙合。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员王坚认为,赵少昂花鸟画师承高奇峰但青出于蓝晚年却胜于蓝。以下为王坚自述——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1
各种题材无所不能
却以花鸟画为最精
在20世纪广东国画家甚至中国画家中,以擅长花鸟画的赵少昂出于高奇峰而超越了老师,其“折衷中西”达到雅俗共赏、炉火纯青的高度,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
赵少昂是一位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题材无所不能却以花鸟画为最精。赵少昂先生花鸟画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我认为,“没骨法”的进一步开拓运用是最主要的。
在艺术创作上,赵少昂深受高奇峰有关美感与教化的理论影响。高奇峰在《美感与教化》一文中强调,所谓美术是通过美感作用于人的。现时因功利社会环境,“把天然的美感及美德就供给那利害计较的牺牲,以至无论何事都渐渐丧失了天趣,所以不能不藉一种艺术去调剂,以激动其天然,兴复其美感。”高奇峰将以形传神已然写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形神不但生动还有质感,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秋鹰图》《双马图》等即可感受到。观赵少昂的花鸟画,亦如其师之真实、优美、生动,赵少昂晚年的花鸟画《窥鱼》中棲于微风摇曳柳枝上的翠鸟,以极写实手法写鸟头,以表达翠鸟高度专注于池塘中小鱼的神态,却以寥寥几笔写意手法去写鸟身,以表达翠鸟颤动的身态。赵少昂先生花鸟画的高明之处,我认为,“没骨法”的进一步开拓运用和精绝的工意相结合是最主要的。
赵少昂《窥鱼》,将西画的写实、色彩与国画的写意、简洁,静态与动态统一于一只翠鸟中,让人叹为观止,直可用美感的艺术形容。赵少昂晚年花鸟画明显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到位地体现出高剑父倡导的“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理念,并已超越了他的老师高奇峰。
2
保持外部整体形象的视觉真实
内部细节则写意简略
赵少昂强调写生,那不是浮于表面形似的,而是深入到花鸟、虫草、走兽情态中细微观察和表达。诸如将鸟的生机灵动,和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的情态放大强调出来,既不作照相式的客观照搬,也不是文人画过分写意的减笔、变形等突出地扩张自我个性。赵少昂审视中西艺术后,很高明地把握住一个雅俗共赏、既偏向中国画用心领神会的写意艺术,又不完全影响西方艺术更多地用眼睛直观审美的折中临界点,因而他对物象的细腻描写就有很大主观取舍:即保持物像外部整体形象的视觉真实,而内部细节则用“没骨法”写意简略,鸟身甚至简约到仅几笔,成为外工而内意,外精而内粗。比如将细腻传神的描写,集中在雀鸟、青蛙等生灵的头部,尤其是眼睛和嘴部。他将这些小生灵一瞬间恣意地动态,进行诗意化的放大,因而其作品可以不依靠其他背景,如仅画一只鸟,一只小青蛙,都能充满动感与灵性。
赵少昂的“没骨法”花鸟画的魅力,还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绘画技法问题!后来跟从他学习的不少人,也用赵少昂的技法写花鸟,为何就不能达到他的传神地步呢?最根本的原因,是许多后来者没有赵少昂那样对花和鸟怀着童真般的好奇心和真挚的爱来观察、研究、挥写啊。
赵少昂书法硬亳行笔风貌独特
赵少昂的绘画继承了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他笔下的花鸟虫都比自然界的更真、更美,这是他的艺术生命所在,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源泉,在他的绘画中,明显地引入了西方的色彩处理方式,这种调和源自西画的体积结构与传统笔墨结构关系,他几乎解决了这个富有魅力的问题。赵少昂的书法早年从高奇峰的书法面貌中演变,渗入了怀素的狂草笔意是无疑的。笔势勾连回转,大小参错,字型变化繁多;飞动瘦硬,随手万变。为了和树木、花卉折技配合,他强调了笔划起始的顿挫与回锋。在外国艺评家眼中,他的书法“非但调和了中国书法的乏味与单调,而且使他的作品更有诗意和情感。”由于他多以日本山马笔作画,连书法也一样,取其坚韧和弹性所带来的效果。可以说,其草书行气平直稳重,有筋有骨,提转收速力度刚健,折笔带方,气势豪迈,风神俱是,硬亳行笔刚健如竹笔有独特风貌。书画相通,作画行笔一如草书,以雄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在此刚强之中又蕴藉清婉,给人有刚柔相济的统一感。笔墨的运行自由活跃,浓淡变幻生动自然,有神有气,以意运法,独具风貌。不过,也有不熟悉的人幽默地认为,他的字好像广东人用烧香余下的“香筋”——细小而富弹性的竹条写成的。
——博士、学者陈继春
赵少昂的治艺精神是认真的
赵少昂的学问是全面的。他除跟高奇峰先生学画外,又与陈荆鸿论文研究书法,曾向黄祝渠先生学诗词;诗清新,书则独树一格。所以他堪称诗书画三绝。他还学过制版术,当创办艺苑时,曾为人制版,藉口弥补教画收入的不足。少昂的治艺精神是认真的。他主张诗书画合一,要有时代精神,达到真善美的目的。他重视写实,重视神韵与意境,故此他不断地从事写生。博采众长,破除门户之见,通古贯今,合中西一炉共冶创造自己风格的绘画。
——已故著名画家黄独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