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内容摘要一、品种选择鲜食一般选择豆荚肉质肥厚的品种,口感更佳。腌制通常选择豆荚瘦长的品种,更适合加工。二、选地整地豆角怕涝,忌连作,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灌水方便,且两年内未种植过豆角的沙壤土或红壤土。这样的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豆角根系的生长。根

一、品种选择

鲜食一般选择豆荚肉质肥厚的品种,口感更佳。腌制通常选择豆荚瘦长的品种,更适合加工。

二、选地整地

豆角怕涝,忌连作,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灌水方便,且两年内未种植过豆角的沙壤土或红壤土。这样的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豆角根系的生长。

根据地势高低起畦,畦宽(包括沟)160-170厘米,高30厘米。畦面要平整、疏松、细碎,呈龟背形,以防积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基肥在整地时施用三分之二,与泥土充分拌匀;剩余三分之一在种植时使用。

三、种子处理

选择子粒饱满、色泽鲜艳的豆角种子,这样的种子发芽率更高。播种前1-2天,晒种4小时,有助于提高发芽率。晒种后用水浸湿种子。

豆角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春季播种3月底至4月上旬。秋播7月中下旬或8月上旬。豆角是喜温作物,秋播时间不能偏迟。如果秋季播种时间过晚,开花后遇到寒露降温,会严重影响豆角产量。

四、种植规格和方法

开沟施肥:在畦面开两行10厘米深的小沟,在小沟内亩施1000公斤农家肥和50公斤钙镁磷肥。

拌种:每500克种子使用多菌灵(0.8%-1%含量)拌种,拌种后再播种。

种植方式:双行种植,合理密植。种植行距75厘米,最佳株距为20-25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播种后淋水,再用土覆盖。

用种量:亩用种量1.25-1.5公斤,每亩约2500-3000穴。秋季种植密度比春季稍大。

五、苗期管理

播种2天后,根据垄面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保证出苗所需水分。豆秧长出两片幼叶时,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井岗霉素300倍液喷施,防治根腐病、疫病等病害。根据豆秧生长情况适当施肥。浇水或下雨后,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施后酌情浇水。

苗期要防治豆蓟马、蚜虫等虫害,可使用阿维菌素1500倍液+吡虫啉1500倍液,每隔6天喷施一次。

插竹前要进行少量培土结合追肥。亩用氮磷钾含量15-15-15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均匀施于畦面苗内侧。施肥后拉纤引蔓上架,一般用人字架,稳固防风效果好。

抽蔓期要注意控制水分,晴天时三天灌溉跑马水一次,同时淋湿垄面。下雨时注意排水。抽蔓期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虫害有豆蓟马、豆角螟,可使用已唑醇、高效氯氰菊酯,注意使用浓度,一般由淡到浓,7天喷施一次。

六、开花期管理

开花期主要防治豆角螟。豆角螟幼虫钻入豆荚后难以防治,必须在蛀入前杀灭。从现蕾后开花期开始喷药,重点喷蕾喷花。严重为害地区,结荚期每隔7天喷药一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为好,或夜晚7-9点喷。防治豆角螟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虫酰肼等轮换使用,避免抗药性产生。

春季种植豆角收获期较长,可在垄边穴施氮磷钾15-15-15(亩施20公斤)加钾肥1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在垄边隔35厘米开小穴施用,每垄施一边,间隔10天后在垄另一边等量施用。穴施前应保证地块水分,及时浇水,施肥后不要再垄内淋水,避免下雨天前施肥。

秋季豆角播种约40-45天进入收获期,应及时浇水及补充尿素(亩施5-10公斤)。

七、收获期管理

病虫害防治:

斑枯病、疫病: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

锈病、白粉病:氟吡菌酰胺、吡噻菌胺、己唑醇,以预防为主。

豆角螟: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

有条件的可以加施芸苔素内酯,有助于提高豆角质量。

总之,豆角一般亩产1500-2500公斤。开花后10天豆荚可达商品成熟期,应及时采收。不同的生长阶段,管理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

关于豆角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