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2025-05-13 15:351

没想到,日产的危机已经大得这么惊人。

日本广播协会(NHK)称,日产汽车正计划裁减1.1万人,加上之前的9000人,日产将在这一轮裁员风波里裁掉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

但这还不够。日产宣布还将关闭三家工厂,最关键的是,其重金砸入、追赶比亚迪等车企的最大希望 九州电池工厂,现在也被迫叫停。

原因也很现实,日产预期将迎来史上最高亏损。

生死线已经比梦想更靠近日产,现在只有活下去,才有资格留在牌桌上。

全球裁员2万人,日产迎92年最大亏损

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日产已决定追加裁员1.1万人,这是日本本土首次明确日产的裁员计划。

加上去年11月计划的9000人,裁员规模将扩大到2万人,约占其现有13.3万员工总数的15%。

重组范围波及全球,且不仅限于人力裁减。

按照日产计划,今年6月将关闭其在泰国的一家工厂,另外还有两家工厂准备关停,目前尚未公布地点。

更重磅的消息是,日产在日本九州的LFP电池工厂计划也被取消。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这个项目原本为推动日产电池量产而打造,原计划将获得1533亿日元(约75亿元)的投资,以及557亿日元(约27亿元)的政府补贴。

其目标是帮助日产将电池成本降低20%~30%,年生产能力高达5GWh,借此追赶比亚迪等新能源先行者,因此被外界视作是日产翻身的关键一步。

但现在,财务状况已迫在眉睫,它成了日产业绩失血下的第一波 祭品 。

19天前,日产第四次修改了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展望。

尽管全年销售净额上调为12.6万亿日元,和上一年基本持平,但预计营业利润为850亿日元,将同比下降85%。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利润方面,更是从上一年4495亿日元的净利润直接扭盈为亏,预计净亏损7000亿日元至7500亿日元。

这意味着,日产即将迎来成立92年来的最高亏损纪录。这比日产第一次陷入破产危机,也就是1999年亏损的6843亿日元还多。

接连几次消极的财务信号,让市场对于日产的财务稳定性,以及对其转型能力的信任迅速下降。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今年年初,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取消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日产信用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也就是降至 垃圾级 (Junk Bond),并维持负面展望。

并且自2021年以来,日产今年将首次取消分红,对股东而言,这些无疑是接连的沉重打击。

上一次带日产走出信任危机的原CEO内田诚,在这种背景下,迫于压力离职了。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新任CEO伊万 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上个月临危受命,能再一次带领日产走出水深火热吗?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新CEO临危受命,能扭转局面吗?

日产的溃败,其实最直观地体现在销量和产能利用率上。

2024年,日产全球销量335万辆,同比下降3%。

其中,中国这一主力市场下滑最明显,全年在华销量为69.6万辆,相比2021年呈 腰斩 ,3年销量跌去一半。

并且到今年,这种下滑趋势仍未好转,2025年第一季度,日产中国销售12.1万辆,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又跌了29.5%。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在日本本土,日产2024年销售47.5万辆,同比也下降了1.1%。

虽然美国市场实现了增长,全年卖出92.4万辆,同比增长2.8%,但从产能利用率来看,似乎也存在隐患。

据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目前日产的在美国工厂的稼动率(实际产出/理论最大产能)为57.7%,而在中国和日本工厂的稼动率,分别为45.3%和56.7%。

作为参考,行业内普遍以80%作为盈亏平衡点的标准。

稼动率越低,说明产线的产能利用率越不充分,固定开支分摊到更少的产品,相应成本也越高,闲置资源相当于是在 烧钱 运营。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这也是日产开始关停工厂,选择将资源集中的主要原因。

但这种方法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日产想真正脱困,必须先解决根源问题。

回看过去五年日产的发展,其实溃败早已埋下伏笔。

前CEO内田诚承认过,如今的局面,和管理层做了不少错误决策有关。

这种错误决策,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首先,是错判电动化节奏。

日产在电动车领域曾经起了个大早,2010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聆风。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但电动化热潮开始席卷,特斯拉Model 3已横扫全球后,日产却因举棋不定,没有及时加大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投入。

其次,就是错判了主力市场需求。

针对北美市场,日产没有及时推出混动车型,仍主推燃油车和纯电车型,导致日产错失了需求爆发的窗口期,被丰田、本田用混动车型蚕食掉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市场,主要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奇骏 三缸化 决策,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市场认可,以至于年销量从17.5万辆暴跌至7.1万辆。

后面2023年虽然换回四缸,但中国市场已今非昔比,比亚迪等车企的崛起,也把原本属于日产汽车的份额逐渐吞噬。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这进一步导致,日产在新能源市场的产品结构较为单薄,达不到有效的市场效应。

现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日产正在为转型奋力一搏。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日产决定单点突破,从其主力市场的各自特点入手。

例如北美市场,日产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下一代聆风,搭载日产全新的三合一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其项目负责人弗朗索瓦 巴伊(Francois Bailly)透露,新款聆风的续航里程(WLTP工况),预计将达到373英里(约600公里),希望以此在电动细分市场抢回一席之地。

而中国市场,日产则计划用其历史上第一款 智能车 N7重新打开市场。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N7的定位是 10万级科技电动车 ,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L2+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

三电层面,天演架构支持400V和800V平台,充电倍率最低3C,最高6C。N7从30%-80%快充只要14分钟,对外放电6.6kW。

动力上,日产N7提供160kW和200kW两款 14合1 电机,反应时间快到1/10000秒,高度集成的结构还能提升车内储物空间。

配备58千瓦时和73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有510公里、525公里、540公里、625公里及635公里可选。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从市场表现来看,日产拿出全部诚意打造出N7,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上市1小时就订单破万了。

并且七成用户中,之前并非日产车主,有超六成用户选择了高配版本。

日本汽车巨头崩了

现在来看,全世界的新能源车市大洗牌,不少品牌退守、崩盘。

即便是像日产这样,有近百年历史的车企巨头,也不能保证在其中独善其身。日产如今面临的考验,并不亚于雷诺当年失守的时刻。

但好消息是,N7正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节奏,其电动化转型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只是,能留给日产重整旗鼓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